• 设为首页
  • 加入收藏
  • 所有新闻

    news
  • 痴迷茶事,对普洱茶、事茶空间、冲泡器皿有独到的见解
  • 梅兰竹菊——给人一份大自然的宁静
  • 真正的爱是痴迷,愿意为此付出所有的时间与激情。每一时,无不想念;每一刻,无不钻研
  • 十八先生的十年 | “茶僧”有如披头士

    * 来源 : * 作者 : admin * 发表时间 : 2017-08-27 * 浏览 : 332

    十八先生的十年 | “茶僧”有如披头士

    2017-08-17 林不悟 十八先生茶业




    第一次见到十八先生,便想到了这个题目。虽然他不是茶“僧”,但他为十八先生茶业品牌设计的大笑弥勒佛形象,总让我觉得有几分他自己的味道。再加上他学音乐出身,在HIFI音响行业浸润多年,音乐已经进入他的骨髓,甚至影响他的思维逻辑。

    更重要的是,听他讲茶,会让我想起听披头士,猛然就踢开了脑袋里的某扇门。



    这是我作为一个初相识的人对十八先生的印象。于是便很自然地联想到,这十年来,他固守芳村茶叶城一隅,与无数人因茶结缘,一期一会,或相忘于江湖,或一直结伴游历于茶海,无数苍生幻景、浮沉隐匿、悲喜交加,都这样沉在了一杯茶里。

    于是便起心动念,跟十八先生提议让我跟几位与他因茶结缘的茶友聊聊,无关身份,也无关茶种,回归到一杯茶前面,都是爱喝茶聊得来的茶友而已。



    毕竟十年了,虽然放之于时间的长河里,无非生生死死起起落落,无非相聚和别离,并不新鲜。

    打动我的是,即使世事汹涌如仓促起身时打翻一只茶杯,我们还是要从热闹红尘里拐进这个深巷,坐下来好好喝一杯茶。



    那些闪亮的、并肩的、扶助的、相看不厌的日子,不应该轻易忘怀;那有了允诺,有了认同,才结下的恩义,才奔赴的因缘,又怎能坐视成空。所以我愿意当引玉的砖,穿针的线,记录的笔,试图从这些喝茶的岁月里,打捞些许月光。

    尽管文字,就是沙滩上的留言,海浪冲刷,终将归零,但那些曾经存在过的痕迹,是知恩报恩




    感谢茶。


    01



    我 们 的 “七 年 之 痒” 将 相 伴 终 生




    @CA

    资深茶客,知音好友




    2010年的最后一天,我上海的一个朋友说有一位HiFi高手要来上海,我们就想着约见一下聊聊天。约在城隍庙的一家咖啡厅,本来那天晚上我和那位朋友还准备要去听维也纳的新年音乐会,结果因为跟十八先生一见面就聊得太投契,最后从下午一直聊到晚上,还意犹未尽,又去吃了宵夜,一直聊到半夜,十分尽兴。

    我想我们最初结缘是因为音乐,因为之前我是不喝普洱茶的。他回广州之后就给我寄来了一桶“江边古乔木”,生茶,那一桶我一喝就是七年,到现在还有五片,对“江边古乔木”真的是一喝钟情,且情有独钟。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,对普洱茶的认识从量变到质变。

    接下来的日子,我们就上演了“双城记”,从广州到上海,来来回回,偶尔我去广州,他偶尔来上海。我记得第一次去广州的时候,就去他家里听音乐,在深夜十二点,听到绫户智绘的《Over The Rainbow》,听得我流了眼泪。



    而他每次来上海我就让他抽我的雪茄,后来他为了我到广州有雪茄抽,就把烟戒了,也开始抽烟斗和雪茄。我们把各自的爱好推荐给了对方,也成功彼此“祸害”。

    其实我们并不经常联系,每次都是在某个特别的契机进行交流,但每次交流都很充分彻底。我们不仅通过茶、雪茄、烟斗和音乐,来讨论味觉、听觉给人带来的感官的感受,还讨论通过感官感受可以怎样抵达心灵。今年他推荐我喝“寂”,我喝了就欲罢不能。

    有一天很晚的时候,我们在微信上聊天,把“寂”这个文字的意向和内涵,以及对这款茶的感受,聊得非常酣畅淋漓。到了一定年纪,你会发现这样酣畅淋漓的聊天是多么难得。



    十八先生真的是用他自己的爱好来做事,所以很多东西都带着他很多的情感,就好比我自己在养雪茄,每一根雪茄也都带着自己的情感在里面。所以在成熟的时刻,恰恰好的时间,那种恰如其分给我们各自带来的愉悦,真的是很难用语言去表达。

    最近我看了很多日本匠人的纪录片,里面提到最多的就是应该把你所做的事转变为一种艺术,一种让人能够体会到喜怒哀乐的艺术。就像我们听古典音乐,或者喝茶、抽雪茄,就是把生活中的各种味道用悦耳的方式,好喝的口感,烟草的美味来体会人生的酸甜苦辣。

    相识七年,心还是痒痒的,我相信这种“七年之痒”的体会将相伴终生。


    02


    至 茶 无 味,自 有 深 意



    @罗一平

    美术学博士、教授,广东美术馆馆长



    我认识十八先生是从他的“梅兰竹菊”这四款茶开始的。很多人做茶是先把茶拼配好,再根据茶的口感赋予一个名字,而这四款茶,是因为邬梦兆先生为十八先生写了梅兰竹菊这四首诗,让十八先生以这四首诗为题来制茶。

    要完成这个命题作文,首先得能读懂这四首诗,读懂梅兰竹菊在中国文化长河中的文化意义、象征意义,然后还要读懂茶,读懂每一种茶的品性,最后再通过合理的调配,让人一喝就能品出梅兰竹菊的形象、性情,和文化上的高度深度和厚度。这么难的题目,但我认为十八先生做到了。



    我品“梅”的时候,我品到了“梅”的儒家思想,它素雅、质朴、含蓄,慢慢玩味,在茶中喝到山的敦厚、温缅,水的优雅和清澈。

    之后我品了“兰”,雅,自然,玄远,有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,把你的思想带到一种深邃的,清风明月的空灵之中,甚至喝出仙风道骨的超然。


    接着,我再品他的“竹”,玩味再三,开始认为他的竹也是儒家的思想,君子处大事而淡定,随意而亲和,但是细细再品,它还有抛开一切固定的束缚,风吹雨打中随风而动,有道家不争的内涵。


     

    最后喝“菊”,这次喝到的是禅的文化,无相,简约,空灵,通达,让你进入到一种“落叶满空山,何处寻芳迹”的禅的境界,再慢慢喝,又能喝到“空山无人,水流花开”,再细致一点喝,还能进入“万古长空,一朝风云”。



    在这四款茶的交谈中,我觉得他不是一般的茶人,他有思想,他知道自己做茶应该做什么样的茶,既有儒道禅的文化内涵,还要懂得每一种茶的茶性,最后还要做到把不同茶性的茶,用科学的方法调配到一起,来充分表达“梅兰竹菊”这四种文化意蕴。要做到这样,除了丰厚的文化内涵和悟性,还得有韧性。据我了解,他跑遍了大小的茶山,考察了很多不同的茶种,了解每一款茶在不同的生长环境下形成的不同茶性,最后才完成这样的拼配。



    山风轻拂,云朵漫步,雨落下流做灌溉的源泉,阳光洒遍成照耀的温暖,它们是那山那水的反光镜,也是一杯联想世界的万花筒。它不再年轻,却深具仙风道骨,缓缓地注目,润物细无声。冲破藩篱之后,辽阔天地,苍茫人生,那些不能消化的壁垒,也渐渐消弭于无形。

    至茶无味,自有深意。


    03



    不 见 武 陵 豪 杰 墓,十 八 熟 茶 在 眼 前


    @高先生

    悠藏雅集主人




    最早是在朋友处喝到十八先生的熟茶,便记住了这个名字。后来机缘巧合下,又和朋友一起拜访了十八先生,喝到他的熟茶,而且一聊还十分投机。更有缘的是,我们还是邻居。所以每天下班之后,我都习惯性地往他店里跑,他的茶坊俨然成为我的“深夜茶堂”。毕竟晚上十点多在茶城还能有茶喝的,也没几家。

    最喜欢喝的是他的“寂”,我常开玩笑说“喝寂没朋友,没朋友也只能继续喝寂”,因为它算是十八先生的茶里比较贵的嘛。但说起来,我觉得最能体现十八先生做茶精神的,是他的“黄金比例”。

    作为一位曾经全心投入音乐的事茶人,在人生偶遇的巧合上将茶与乐的爱好融合,凭着长年对音乐的敏锐与执着,对茶的理解与追求,将音符转换成味蕾,不但要求旋律与力度的精准,更讲究情感的用心与投入,让品茶之人仿佛聆听到一首经典的乐章,感受到心灵的愉悦与震撼。



    喝懂“黄金比例”,就喝懂了十八先生,他是将毕生所学倾注于一杯茶,把茶与器、茶与人与环境调和成交响乐那样完美和谐的境界,对我来说,它就是茶界的“香奈儿五号”。

    是不是有点像打广告?没关系,別人笑我太瘋顛,我笑他人看不穿。不見武陵豪杰墓,十八熟茶在眼前。我希望让更多的人知道,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,还有诗和远方和十八先生的茶。


    04


    我 们 喝 的 是 一 杯 人 生 的 好 茶



    @黄新发

    资深收藏家,精书画、茶道、香道





    初次见面会觉得他不太热情,但一旦他发现可以跟你有志趣相投的话题,话匣子立刻就打开了,而且句句到肉,不浮华。

    他做的茶是走心的茶,让人享受到一首美好的茶叶交响曲,从茶叶的香韵到茶汤的色彩,到冲泡的韵律到和谐的环境,都浑然一体,也特别符合他的形象,与世无争,沉得住气,没有商人的枪火炮弹味儿。



    我们是两壶老茶,在一起碰撞融合之后,两壶老茶又变成一壶老茶,而且更升华了。我俩喝茶已不再在茶本身:找一把容得下两个老男人的大肚壶,顺手抓一把茶入瓮,让彼此的生命之水顺着壶沿徐徐注下,那满满的苦涩、芬芳以及甘甜,就写在彼此的皱纹里。

    我们早已超越了茶本身,我们喝的是一杯人生的好茶。


    05



    喝 茶 这 件 事,养 生 也 养 心


    @沈坚华

    资深茶客,著名中医





    五年前跟太太去茶叶城喝茶,喝到一款茶觉得很有意思,别人推荐说是十八先生的茶,便寻上门去,从此就认识了十八先生。之后,去芳村一百次,就有九十八次是泡在十八先生那里。

    喝茶这件事情很有意思,有人是为了止渴,有人是因为习惯,有人是为了品味,有人是为了开悟。十八先生的茶坊有点像龙门客栈,形形色色,人来人往,但最后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“那杯茶”。

    我也经历过解渴式喝茶和尝百草式喝茶的阶段,因为职业的关系,也格外关注茶和中医养生之道。现在我还整天在那里泡着,是因为觉得喝着喝着,养了生,也顺道把心养了。



    06


    十 八 先 生 的 茶 是 有 毒 的



    @方世坚

    南方茶叶商会副会长




    我跟十八先生做了多年邻居,但真正开始有比较深的交流是从去年中秋开始。我觉得他完全是茶叶界的另类分子,痴迷于自己的生活方式,用茶痴或茶癲来形容都不为过。

    总之每次到他店里,就可以马上放慢下速度,品着他的茶,就放下很多狂燥。十八先生的茶是有毒的,特别加上他用心地把每一款茶和壶进行搭配,一旦喝上就很难改口。

    虽然他一直走的都是相对小众的路子,但我相信只要他长期坚持下去,一定能让更多的人也“中毒”。


    07



    我 们 一 起 造 佛



    @徐彬觉一

    独立艺术家




    我们最开始一起听音乐,后来一起抽雪茄,最开始我对茶不是很感兴趣,后来在他的影响下又一起喝茶。我觉得我们的交流其实不太需要语言,是一种在分享彼此兴趣与爱好中的默默交流。

    最有意思的是,我们曾一起在我工作室,造了一尊佛像。他喜欢一件东西就会很投入,很用心,对品质的要求也很高,做的茶自然也不会差。更重要的是,我觉得他品的从来都不只是茶,也不只是音乐、雪茄,甚至不只是生活,他是在通过这些方式去品味生命,这点非常棒。



    08



    感 觉 自 己 之 前 白 喝 了 二 十 年 茶


    @Leo

    香港发烧音响界教父级人物,著名录音师





    我们最早认识是因为同为“发烧友”,见面后立刻就成为好友,因为彼此有太多共同话题和爱好:茶,音响,音乐,设计等等。

    我喝茶也有三十年了,但是认识十八先生后发觉自已竟然是白喝了二十年的茶,从他身上我才学到什么是真正的茶道。把茶作为理想,愿意为茶做出贡献,和把茶作为商品是有很大的分別的,这也是我最为欣赏他的一点。

    多年来以十八先生的茶和茶坊为媒,我也介绍了不少朋友给他,之后彼此都成为很好的朋友,真的有点以茶会友的意思。我相信这张网以后会越织越大、越织越牢,因为茶从来都不仅仅是味蕾上的经验,它是看见世界、看见内心的一个途径。


    09


    一 切 相 遇 都 是 一 期 一 会


    @常青

    广州艺铭文化艺术发展公司董事长




    我是在2016年3月,在一次叫“无界”的益武茶会上认识十八先生的。当时第一次品尝十八先生的“梅”,香气扑鼻,茶汤入口甜至舌根,难以忘记,自此结缘。记得当时在茶会上,我还演奏了手风琴,后来得知十八先生于音乐也颇有造诣,更是引为知己。现在我们还在艺铭文化公司里专门辟了一间十八先生的茶室,共同组织分享一些“茶事生活艺术”活动。

    想来,一切发生都是不期而遇,一切相遇都是一期一会。


    10



    我 不 能 欺 骗 自 己 的 味 觉



    @游牧

    创客



    为什么会喜欢十八先生的茶?原因很简单,我不能欺骗自己的味觉,恋上它就爱上它。尤其是他的老烈火,烈火重生,入口销魂。


    11



    止 声 浪,来 泡 茶


    @李广韬

    益武国际展览总经理




    第一次去十八先生那里喝茶,在二楼的榻榻米茶室,他利用声学设计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空间,让大家能轻松交流,用一个很科学的手法来表达我们的茶文化,很有意思。我还记得当时十八先生要求泡茶的小茶童,在执茶期间不能发出任何的声响。

    好茶,若只是喧哗闲聊未免辜负茶味,有这些爱茶的人能够低下眉目,统一心神喝茶,是对茶的尊重。茶汤氤氲,且止声浪,好自善待,静心观己。这次特别的喝茶体验令我印象深刻,真正实现了“无界”。





    12



    把 茶 喝 成 一 种 生 活 模 式


    @李先生

    茶事生活方式实践者,爱茶爱生活





    他原来只是喜欢音响,在听音响的过程中有缘结识了茶,爱上了茶,品上了茶,便把音响和茶的文化有机地结合了起来。所以他对茶的爱好并不是单一从茶的品质、品牌,或那一片山头来展现的,而是通过的一种生活方式,把茶、音乐、紫砂壶,把美和生活品味有机融结在一起,再通过茶这个载体展现出来跟大家分享。

    所以每次在十八先生营造出来的茶事空间里互动,聊天,喝茶,时间都过得很快,体现了一种茶生活善缘场景。



    13



    小 众 注 定 孤 独,但 可 养 心



    @朱磊

    中音数协音促会执行秘书长





    我是先喜欢十八先生的壶,接着欣赏他的个性,最后才爱屋及乌欣赏他的茶。我不算专业的品茶人,但很欣赏他坚持走这样一条小众的道路。敢于另辟蹊径,走少有人走的路,注定是孤独的,但他在这条路上一走就是十年。

    但我想,至少,于闹市之中,于一天当中,有那么一小会儿片刻,把那些慌张的疲乏的无语对人提及的都放下,静静地喝一杯茶,也是一场难得的小憩,和对自己莫大的奖励和善待。

    这样的孤独,可养心。



    这次采访因为时间仓促,许多人都未曾深聊,但依然听到很多惺惺相惜的情义。相信以后会有机会,与这些妙人进行深谈的。


    想起那天与十八先生聊这十年来的感悟,一路行来,扔了许多,也拾了许多。你不能说,是进步了,还是退转了。你只能说,丰富和简化,需要同时进行。


    因为心中有热爱,所以不能停下脚步。


    等到有一天,我们囊中无物,没有可扔的,也没有可拾的;杯中无茶,没有可喝的茶,更无可喝的人,或许,只有那个时候,奔跑才能告终吧。


    借此,祝福十八先生和他的茶业“奔跑”十周年。


    -EDN-